两化融合体系认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单纯的工业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才是发展的方向。工业erp、MES等软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逐渐成为了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企业决策的思维方式,移动互联正在改变个体工作的方式,而这些变化又引发了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生产方式。
制造业为何需要两化融合体系认证?
中国民营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当前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出口形势的急速恶化,由于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的共同制约,民营经济进入到瓶颈期,穷则思变,正在面临的种种问题倒逼民营企业反思、突破,追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家们必然要做出的抉择与转变。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刚引入企业时,企业管理层对两化融合非常陌生,不理解也不认同,有的人认为搞两化融合体系认证是一种为拿政府补助的项目;有的人认为两化融合体系认证也和质量管理认证差不多,最后建立一堆制度、一套表格往文控室一放就完事;有的人认为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关键还是要做设备升级换代,需要企业投入太多,收益短期看不见,企业压力和风险都有点大;有的人认为两化融合体系认证中的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关键还是业务和生产的自动化等等。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的关键要有好的方法论体系,用方法来促进指导的融合过程,可以保持持续不中断,也就是说必须建立一个体系架构,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是工业4.0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指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和工业化不再是互不干扰的两个领域。在新的工业革命时代下,信息化和工业化不再是相互独立进行,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的相互融合,并催生工业信息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逐渐成为了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业已经具备了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和条件。
面对利润下滑、国内外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管理要从强化基础管理、深化内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其中围绕强化成本管控,促进精细化运营,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等管理要求,用信息化手段融合管理需求是提升管理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的两化融合已经进入发展阶段,深化实施和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加速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化融合引领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通信技术得到更广泛、更深度的运用。与之而来的是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新型生产体系逐渐成熟。作为历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即两化融合体系认证已经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应对新时代形势的必经之路。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它是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
然而,我国企业在两化融合体系认证进程中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
一、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 、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此类问题,引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运而生。